原创 历史上5大军事奇才:个个战功卓著,却因犯同一个错误,惨遭灭门

原标题 :历史上5大军事奇才  :个个战功卓著 ,原创却因犯同一个错误 ,历史惨遭灭门 “葡萄美酒夜光杯,军事欲饮琵琶马上催 。奇才却因 醉卧沙场君莫笑,个个个错古来征战几人回  ?” 有人说,战功卓著遭灭身为军人 ,犯同最好的误惨归宿,便是原创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历史 古来名将如云 ,军事可他们中的奇才却因很多人,在战场杀敌无数,个个个错最终却因某些不为外人知的战功卓著遭灭原因 ,惨死在自己人手里。犯同 这世上 ,还有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叫“官场” 。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五位举世名将,就因不懂政治 、犯了皇帝的忌讳,结果给自己和家人招来了杀身之祸 。 一 、西汉“兵仙”韩信 韩信 ,是西汉的开国名将,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 。 少年时期的他 ,穷困潦倒,也没有参加过什么知名的战役 ,却能凭借对战争的独到见识 ,赢得谋士萧何的青睐  。 在萧何的大力举荐下,刘邦才登坛拜将,将韩信从一个管仓库的小吏,一跃提拔为军中二把手。 为了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韩信仅用短短四年的时间 ,就出陈仓 、定三秦 、灭魏 、擒赵 、破代 、降燕 、伐齐 ,直至垓下全歼楚军 。 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后世留下了“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背水一战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等经典战术典故,被网友们戏称为“人形成语制造机” 。 从当时楚汉争霸的整个态势来看 ,韩信归汉则汉胜 ,归楚则楚胜,他以一己之力扭转了楚汉的整个战局,乃至天下大势 ,难怪后人会称他为“兵仙” 。 然而,这样一位大功臣,却在公元前196年 ,以“谋反”的罪名 ,被吕后诛灭三族 、诱杀于长乐宫,终年35岁 。 “春 ,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 ,夷三族。”——《史记》 韩信虽然打仗厉害,可他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没有政治头脑 ,屡屡得罪了刘邦却不自知。 第一 、越级请封赵王,与刘邦结下了梁子 。 公元前204年 ,刘邦派韩信和张耳前去攻打赵国 。 韩信以一招“置之死地而后生”,指挥汉军前后夹击 ,轻而易举灭了赵国 ,俘虏了赵王歇。 打了胜仗,韩信赶紧向领导汇报战果,顺便提个“小”要求——请封好搭档张耳为赵王。 当时 ,刘邦正在荥阳被项羽打得找不着北,接到韩信的捷报,刘邦的心情,怎么说呢?既怒又喜 。 喜的是 ,汉军总算以少胜多,打了大胜仗 ,怒的是 ,你韩信算老几,封王这么大的事,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  ? 但生气归生气 ,刘邦想了想自己的处境,还是答应了韩信的要求,立张耳为赵王 。 “乃遣使报汉,因请立张耳为赵王 ,以镇抚其国。汉王许之 ,乃立张耳为赵王。”---《史记》 韩信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他和刘邦的梁子,就此算是结下了 。 第二 、私自撕毁齐 、汉盟约,害死郦食其。 灭掉魏国、赵国、燕国后 ,韩信又奉命继续东进,准备进攻齐国 。 公元前 203 年,当韩信带领大军到达齐国边境后 ,才得知 ,刘邦已派遣亲信郦食其,出使齐国,并成功说服了齐国归附  。 韩信本想引兵而去 ,可他手下的一位谋士蒯通 ,却建议韩信继续武力攻打齐国 ,否则会让人觉得 ,他堂堂一个将军还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大。 韩信觉得这话有理 ,便单方面撕毁了齐 、汉之间的盟约,一直带兵打到齐国的都城临淄城下 。 齐王把一腔怒火全发泄到郦食其身上,下令将其烹杀 。 韩信攻下齐国后 ,又立即给刘邦写了一封信,先是汇报战果 ,然后开始诉苦 ,说自己人微言轻  ,镇不住齐国人 ,最后才说出心里话  :“大王不如封我为假齐王?我好为您分忧!” 刘邦看到信后 ,肺都要气炸了 :你违令攻齐 ,害死郦食其不说!还好意思邀功请赏 ?! 张良 、萧何见状,赶紧劝汉王以大局为重 ,毕竟眼下能救汉王出荥阳的,也只有韩信了。 于是 ,韩信就接到了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大丈夫 ,做什么假齐王 ?!要做就做真齐王 ! 之后  ,刘邦对韩信的不满更大了。 第三、趁人之危,向刘邦逼要封地。 公元前 202 年  ,刘邦与韩信、彭越、英布等约定,各路兵马四路出击围攻项羽 ,可等刘邦到达固陵 ,韩信、彭越却爽约了,不出意外 ,刘邦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 。 退军途中,刘邦与张良分析战败的原因  ,张良说 :“现在韩信、彭越只有王号,而没有实际的封地,所以他们打起仗来 ,并不尽力 ,如果大王能将封地分给他们  ,楚军必败。” 刘邦依张良所言 ,将陈以东直到渤海的大片领土 ,封给了齐王韩信,将睢阳以北至谷城的领土 ,封给了彭越 。 二人得到好处后 ,果然出军 ,将项羽围攻至垓下,一举击溃。 在韩信看来 ,我为你建功立业,你分我土地、立我为王 ,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对刘邦来说,韩信的这些做法,就是要挟,就是贪心不足 、富有野心的表现。 即便韩信没想过要谋反,刘邦坐拥天下之后,又怎能允许这样一位能力超强的异姓王存在呢 ? 二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  ,是南宋中兴的四大名将之一 ,与其他人相比 ,他不贪财 、不贪色、不揽权、爱民如子、攻无不克,连金人提起岳飞,都忍不住感慨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 然而  ,这样一位让金人闻风丧胆的举世名将 ,却在公元1142年除夕,被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 ,终年39岁 。 岳飞死后,他的妻子被流放,儿子岳云被斩首,女儿银瓶跳井自尽 ,家产被没收 ,其余家人全被充军流放 。 岳飞被捕入狱后,大理寺官员何铸,曾向秦桧求情 ,说岳飞实在无辜 ,为什么一定要杀他呢 ? 秦桧讲了一句话 :“此上意耳。” 秦桧所做的一切,只是在迎合皇帝的意思。 岳飞到底哪里得罪了宋高宗了呢  ? 第一、岳飞插手皇嗣的事 。 1137 年秋 ,岳飞基于长远考虑 ,建议宋高宗赵构应尽早立储。 这一年 ,赵构虽然年仅30岁,可他唯一的一个儿子赵旉,却在苗刘兵变时受惊夭折了 。 更难为情的是 ,赵构在惊吓之后,彻底丧失了生育能力 。 岳飞的这个提议虽然有利于朝政 ,却深深刺痛了赵构 ,他当即严词警告岳飞: “卿言虽忠 ,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爱卿既然手握重兵、领兵在外 ,立储这件事 ,你就不要操心了 。 本来  ,在苗刘兵变之后,赵构就对武将产生了怀疑,这件事发生之后 ,赵构对岳飞更为忌惮了 。 第二 、岳飞心直口快,被奸臣利用诬陷 。 岳飞32岁时,因打仗勇猛,被提拔为清远军节度使,岳飞大喜过望 ,遂与部下吹牛说:“在我朝武将中,30岁就能当上节度使的,也就我和太祖皇帝了。” 岳飞心直口快,本来是一句玩笑话 ,谁知却传到了秦桧耳朵里 ,秦桧借此向宋高宗诬告岳飞谋反,宋高宗大为震怒 ,于是下令将岳飞及部下张宪抓捕入狱。 岳飞入狱后,朝中正直大臣纷纷上疏为岳飞求情 ,可宋高宗不仅不准 ,反而将求情的官员杀的杀 、流放的流放。 已赋闲在家的大将韩世忠 ,不计个人安危 ,前去质问秦桧:岳飞究竟犯了何罪 ? 没想到,秦桧竟大言不惭地说:“其事体莫须有” 。 韩世忠顿时气得满脸通红,大骂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归根到底 ,岳飞的存在 ,让宋高宗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危机感 ,为了让自己的皇位坐得安稳点,他只能杀了岳飞。 三、明朝开国名将蓝玉 蓝玉,是洪武朝著名的开国元勋 ,继徐达、常遇春之后,他西征 、南征、北伐 ,不仅帮朱元璋坐稳了江山、平定了外族叛乱,还沉重打击了元朝的有生力量,让元朝再无机会卷土重来,《明史》为此称赞他:“临敌勇敢 ,所向皆捷” 。 然而 ,在公元1393年,蓝玉却突然被人指控“谋反”,朱元璋震怒之下 ,将蓝玉剥皮实草 、满门抄斩  。 蓝玉虽然手握免死铁券,却因“不懂收敛” ,害了自己和家人的命。 第一 、主动索要官职 。 1392年 ,蓝玉西征得胜归来,朱元璋希望他能用心辅佐太子朱标 ,于是封蓝玉为从一品太子太傅 。 可蓝玉竟然嫌官小 ,他想让朱元璋封他为正一品太师,这可是明代文臣至高无上的荣耀啊 ! 朱元璋满心不快 ,因为在此之前,蓝玉已经仗着军功抢占民田、蓄养门客 、凌辱蒙古王妃,惹了一屁股官司 。 本就对蓝玉不满的朱元璋,此时对蓝玉的贪婪和得寸进尺 ,更是厌恶到了极致 。 第二、在军队里培植自己的亲信 。 一天 ,朱元璋召蓝玉前来问话 ,蓝玉来是来了,可身边跟了几名将士 ,朱元璋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很不高兴 :怎么着,面圣还带着护卫队啊 ? 朱元璋朝他们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谁知,这些人竟岿然不动 ,纷纷看向蓝玉 。 直到蓝玉点头,这几个将士才退出殿外 。 在历任皇帝眼中 ,军队都是属于自己的,任何人不得染指。 可蓝玉却将其训练成了自己的“私产”。 蓝玉之死 ,不在于他是不是真的想要谋反 ,而是朱元璋认为蓝玉的存在,对皇权已经构成了威胁 。 四、明朝抗金名将袁崇焕 袁崇焕,曾被崇祯视为“大明的擎天柱石”,自他驻守宁远以来 ,先后取得了“宁远大捷”、重伤了努尔哈赤,而后又击退了后金继任大汗皇太极,取得了“宁锦大捷”。 短短五年之间 ,袁崇焕就以区区一己之力,扭转了自萨尔浒之战后的明金战局 ! 可到公元1630年,年仅46岁的袁崇焕 ,就因“叛国”、“谋反”等罪名  ,被崇祯凌迟处死 ,他的家人也被抄家流放。 明朝灭亡后 ,清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反,人们这才知道  ,袁崇焕生前并没有降清,也没有任何谋反的举动。 那袁崇焕的被杀,是因为什么呢 ? 第一 、越过皇帝 、擅杀平辽总兵官毛文龙。 1629年6月 ,袁崇焕登上皮岛 ,与守将毛文龙一番交谈后 ,做出错误判断: 毛文龙“孤悬海外、不听号令”,势必会扰乱自己的“五年平辽大业” 。 于是 ,袁崇焕仗着御赐的尚方宝剑  ,不先向皇帝请示 ,就杀掉了毛文龙,致使清军再无后顾之忧 。 第二、己巳之变 ,屡犯忌讳 。 毛文龙死后三个月 ,皇太极率八旗铁骑,绕过山海关 ,直奔大明京城而去 。 崇祯大为恐慌,急调袁崇焕于蓟州 、顺义 、三河一线,阻击皇太极,可袁崇焕为了发挥明军“凭坚城,用大炮”的作战优势,竟不顾军令,眼睁睁地看着八旗铁骑沿途烧杀抢掠  、逼近北京城。 一时间,京中流言四起,都说 ,皇太极是袁崇焕故意放进来的 。 到了北京城下,袁崇焕又向崇祯请求 ,带兵进城整顿。 自古 ,边防部队未经皇上允许,不得入京,否则视同谋反。 可眼下 ,袁崇焕不仅带兵擅自入京 ,还想进城修整 ,他想干什么 ? 是真的迎敌还是要造反 ? 一颗怀疑的种子在崇祯心里种下,袁崇焕的悲剧也就此注定。 虽然之后他一次次打退了皇太极的进攻 ,先后取得了广渠门大捷和左安门大捷,但前方等待他的,不是封赏,而是死亡 。 袁崇焕死于崇祯的多疑 ,也死于自己的“无知”。 五 、清朝名将年羹尧 年羹尧,是大清康熙、雍正两朝重臣,他不仅学贯古今,而且打仗也很厉害 ,他为雍正坐稳帝位、稳固西北边疆,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 ,雍正对他极为信任 、封无可封 ,一度想将二人打造成“千古君臣的表率” 。 可仅仅一年后,年仅46岁的年羹尧,就被赐自尽,他的长子年富也被斩首,其余10个儿子均被流放。 曾经风光无限的年羹尧,究竟做了什么事 ,以致于雍正态度大变 、要将他一天连降十八级、又痛下杀手呢? 第一 、逾制享受王公大臣的跪拜。 年羹尧平定青海之后,按照规定  ,需要回京向皇帝汇报一下工作。 出于对年羹尧的嘉奖 ,雍正破例提高了年羹尧的接待规格,他入京时 ,不仅“沿途垫道叠桥,铺面俱令关闭" ,亲王贵戚要出城到郊外去迎接  ,而且像陕西巡抚范时捷、直隶巡抚李维钧等一方大员还要跪地迎送 。 如果年羹尧识时务的话,面对这样超规格的接待 ,他应该拒辞不受 ,可年羹尧不仅坦然受之,而且态度极为傲慢 ,看着前来跪接自己的王公大臣,他安坐马上,只是微微点头 ,作为回应。 更离谱的是,年羹尧跟皇帝说话时,“御前箕坐,无人臣礼” ,年大将军的坐姿跟敞开的簸箕似的 ,没有一点身为人臣的端庄样子。 大臣们看不下去 ,纷纷弹劾年羹尧 ,可年羹尧呢 ? 不仅不将弹劾放在心里,反而变本加厉,将手伸进了朝堂,开始在六部安插亲信 、培植自己的势力 。 第二 、公然僭越 、代行皇帝职权 。 年羹尧常年镇守边疆 ,又各种大权在手 ,在身边众人的吹捧下,便真把自己当成了“土皇帝”。 年羹尧将自己吃饭称为“排宴或进膳” ,将宠幸妻妾称为“翻牌子” ,将自己发布的公文称为“令谕” ,他在西安的府邸 ,到处描金画龙,儿子们各个身穿团龙补服 ,就连亲近的仆人也身着蟒袍 ,招摇过市。 有一次,年羹尧自掏腰包刻印了一本唐代典籍《陆宣公奏议》 ,雍正满怀期待要为此书做序 ,谁知年羹尧竟以“不敢上烦圣心”为由,私自代皇帝执笔 ,并颁行了天下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这之后,雍正就开始找年羹尧的各种麻烦,写错字,要罚!说错话 ,也要罚!一只白虎无意闯进年羹尧家,更要罚! 最终,年羹尧被定下92条罪名 ,其中有十几条都是“谋逆”的大罪。 年羹尧究竟有没有谋反? 雍正心中最清楚不过,要不然他也不会对年羹尧“手下留情”,留下他几个幼子的性命 。 年羹尧虽有冤屈 ,可他的死  ,并不无辜 。 总结: 自古 ,图功易 ,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 ,全功难。 历史上名将如云,可善始善终者 ,却寥寥无几。 韩信 、岳飞、蓝玉 、袁崇焕、年羹尧 ,都是万里挑一、不世出的名将 ,他们在战场上杀伐决断 、威名赫赫,却因“缺少政治头脑” ,低估了皇权的血腥、人心的险恶,以致祸及家人、早早丧命。 正因为此 ,王翦、李靖、郭子仪的“急流勇退 、明哲保身”,才显得尤为可贵吧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更多内容请点击【热点】专栏

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