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骑士铠甲比中国的强?真相到底是什么

作者:孤寂寒光很多军事爱好者觉得欧洲骑士的西方相盔甲要比中国的强。在很多西方电影中 ,骑士强骑士冲锋时浑身被铠甲包裹 ,铠甲除了两个眼睛,比中甚至战马也有很好的西方相披甲 。但很多国内的骑士强影视剧 ,骑兵盔甲相当简陋 ,铠甲胳膊、比中腿 、西方相脖子和脸都漏在外面 。骑士强这确实会给人一种西方骑士都是铠甲精锐,中国将士防护简陋的比中感觉。然而 ,西方相历史上的骑士强真是情况往往很复杂 。七、铠甲八世纪 ,阿拉伯人大爆发时  ,欧洲人不是对手,但阿拉伯军队面对唐军时并没有多少胜算。而游牧骑兵 ,尤其蒙古人面对欧洲骑士时 ,往往又是摧枯拉朽 。在西方的博物馆总能看到一个金属制作的盔甲模型 ,看起来西方骑士已经武装到了牙齿 ,但此类盔甲在中世纪晚期 、近代早期 ,才在西方比较普遍 。西方第一个大帝国是罗马帝国 ,但西方很少能出土罗马帝国时期的盔甲。因为在罗马帝国时代,盔甲并不普及。当时的欧洲还是青铜武器遍地 ,中国从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铁器时代了。罗马帝国覆灭之后 ,中世纪中早期 ,西方的骑士也主要以锁子甲为主 ,影视作品里的板甲在欧洲很少出现 。这与当时欧洲的生产力有直接关系。可以试想一下,一帮蛮族毁灭了比自己文明更加先进的罗马帝国 ,科技水平出现了大倒退 。欧洲中世纪更常见的锁子甲欧洲骑士阶层大规模出现要到8世纪 ,也就是阿拉伯帝国与唐王朝并立的时期。这一时期骑士最多的就是耕地面积最广的法国 。法国一名骑士要备齐自己的装备需要相当的费用 ,最便宜的就是自己的盾和枪 ,需要两枚金币  。盔甲相当昂贵为12枚金币。再有护臂 、护腿和头盔等物品 ,一个骑士准备这些装备需要25枚金币。当时两枚金币就可以买一头牛 ,一个骑士的装备对于普通欧洲农民简直不可想象  。而骑士之所以能买得起如此昂贵的装备与他们的阶层有直接关系 ,每个骑士都是一个地主,手里都握有一定的土地。骑士盔甲更要说明的是,中世纪欧洲并不是影视中经常看到的板甲而是锁子甲 。板甲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 ,直到16世纪欧洲才普遍使用,在此之前欧洲骑士使用的多为锁子甲。锁子甲相比于当时中国使用的铁扎甲就没有多少胜算了。锁子甲并不适合单独使用 ,只适合做内衬 ,因为这种铠甲既不防刺穿也不防钝器 ,这也是西方骑士用长矛冲锋的原因。当时的中国生产能力要高很多,西方的骑士与中国的府兵制都是自备武器作战。但我们光从规模上来看,府兵制就要比骑士大多了  。当时的府兵想要去战场必须准备扎甲,这种装备价格相当接地气,一般六户就可以供应一个府兵 ,到了隋唐时期三户就可以供应一个府兵的后勤 。这个生产能力不是欧洲可以比的 。也正是强大的军事动员能力让隋唐时期的中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到了唐高宗时期版图更是达到了极盛。之后府兵制的没落与生产力没有太大关系 ,是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唐玄宗的募兵制取代了府兵制 。唐骑兵宋代虽然在军事上不强,但在生产力相当发达  ,铠甲更是相当便宜 。南宋初年一套全装备骑兵只需要四十贯钱,这还是包括护臂 、护腿、头盔 、护甲全部都算上的价格 。南宋一头牛是十贯钱 ,这与同时期欧洲骑士的造价比起来相当便宜。这还只是缺少骑兵的南宋军队,当时的金、西夏更是强大不少 ,比如当时金军的铁浮图的护具已经远超西方骑士的锁子甲 。如果三千铁浮图出现在欧洲战场 ,法国骑士军团就要考虑脱掉铠甲变轻骑兵了。后来蒙古骑兵在欧洲所向披靡也证明了欧洲骑士的脆弱 。蒙古骑兵13世纪  ,欧洲人还是以锁子甲作为主要护具,而当时的蒙古骑兵已经全部装备铁扎甲了 。锁子甲根本防不住蒙古人的骑射 ,结果就是大量骑兵被蒙古人射成了刺猬。而在后期收割的时候,穿着铁扎甲的骑兵更是对方弓箭手的噩梦。中国盔甲从设计之初就是为了防弓箭。这也是为什么每一次蒙古人西征都会取得大胜的原因之一。欧洲也痛定思痛 ,在被突厥人、蒙古人暴揍之后开始觉醒了。中世纪晚期期,文艺复兴开始了,欧洲向西走去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时代让欧洲人不再穷困 ,有了足够的资本研发科技。这种技术让西方制造板甲的成本迅速降低。板甲也逐渐取代了盛行几个世纪的锁子甲 。板甲的优点是硬度高 ,而且有一定的弧度 ,当敌方近战武器刺到盔甲上会马上被弹开一段距离,这也大大降低了武器的冲击力度。两副著名的板甲在中国这边,板甲一直都没有太大发展  。就是到了宋代 ,我国的板甲也主要以局部防御为主  。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与西方一样 ,板甲锻造工艺并没有提高,另外一方面,中国的骑士并没有发展空间 。欧洲受国力所限,大部分时候都是小规模军队交战,类似英法百年战争这种场面那已经是欧洲大国间的对抗了。在欧洲列国间的战争中 ,骑士往往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 ,毕竟大部分步兵都是无甲的,且人数和武器都相当不足。克雷西战役中国长期处于中央集权状态 ,一次出动往往就是上万人甚至是几十万人 ,隋炀帝更是集中百万大军东征高句丽 。板甲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乃至于都装备不到基层军官。西方发明水力锻锤技术的时代,中国的火器已经相当普及。当时的明军神机营已经是一支纯火器的特种部队。在这样的情况下 ,板甲在中国已经没有多少生存空间了 ,中国也另辟蹊径走上了棉甲的道路 。一套棉甲需要七斤棉花 ,将这些棉花压制成棉片然后用密密麻麻的铆钉拼接在一起。棉甲中间还会缝制铁片作为二次防御。棉甲的出现主要就是为了防御火器的攻击 。在万历援朝战争中,李如松就是因为穿了棉甲才保住一条命  。清朝崛起后主要对手就是大量装备火器的明军,棉甲自然也必不可少,此后清军更是把棉甲当做了制式盔甲 。李如松随着时代的发展 ,棉甲虽然能抵挡火器的攻击却抵挡不了火炮的轰击。到了近代之后,盔甲已逐渐消失,双方完全以血肉之躯冒着枪林弹雨战斗 。直到现代战争中防弹衣的大量使用,才大幅度减少了士兵的伤亡 。

更多内容请点击【焦点】专栏

精彩资讯